顯示具有 閱讀筆記-理財、生活、自我提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讀筆記-理財、生活、自我提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跟錢做朋友@建立孩子的致富觀



連續假期,帶著孩子到郊外露營四天,順便讀完這本書《跟錢做朋友:向日本股神學習影響一生的致富觀,打通金錢通道的理財課》,這次是用HYREAD閱讀器在圖書館借電子書,出門在外不用帶書隨時就可以借閱看書真的很方便。

《跟錢做朋友》,書名看似很俗氣,但我認為很適合父母們閱讀,不僅可以做為教育下一代、甚至沒有金錢觀、不知道如何開始理財的朋友,作為理財第一步觀念建立的書籍。

作者村上世彰是位投資家,自幼父親就殷殷教誨他:「錢其實很怕寂寞。」,因此從小即建立了理財觀,藉由了解價格,對於數字的敏銳,逐漸地了解該如何將錢運用在正確的地方,讓錢幫他賺錢,並且打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

另外作者對於市場的價格在書中以淡季秋刀魚的例子做了有趣的描述,淡季的秋刀魚又瘦又難吃但價格卻非常貴,旺季的秋刀魚肥美但價格便宜,因此商品價格往往不是由品質決定的,而是由供需決定的,因此可以藉由生活中發現的價格變化教育孩子東西不是愈貴就愈好,必須正視你所付出的金錢是否值得這樣的品質。

其實這點跟買股票類似,通常眾人追捧的熱門股價格都非常高,但實際的價值呢?反而不一定。

作者認為金錢畢竟是生存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所生存的四周全都是用金錢換來的,因此應該要認真的理解這項工具,盡早接觸習慣,並正確的學習運用。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可以不被金錢追著跑,除了能自力更生,如果理財得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那就不枉費父母從小的栽培了。
然而我們的教育卻從小避諱與孩子談錢,我們總認為孩子不要太早接觸金錢,甚至不要懂,只須認真讀書求學就好,但一到現實社會,孩子第一個接觸的事情就是錢,我們生活周遭每件事情或多或少都與金錢有關,多年前我就開始閱讀市場先生的部落格,有一次讀到這篇談錢,真的充滿銅臭味嗎?”,以及市場先生對於金錢這個主題寫的一系列文章(如下列表),沒看過的強烈建議快去看一輪~
關於「錢」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看完後讓我深自警惕,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他們正確的金錢觀念,學校不教,我可以從家庭教育做起,我認為讓孩子學習與認識金錢是件好事,不用把這個議題妖魔化,因此我決定趁早培養孩子思考金錢的習慣,可以避免他們在金錢方面少吃一點苦,記錄理財觀念這個念頭也是成立這個部落格的開始,希望從自身的觀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金錢,也希望每個閱讀完這本書的父母都能跟作者的父親一樣傳遞正確觀念給自己的孩子,及早開始,培養孩子的致富觀。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養成良好的投資和理財習慣,讓自己邁向財富之路




閱讀筆記-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養成良好的投資和理財習慣,讓自己邁向財富之路


作者安德魯‧托比亞斯,這本書從第一版發行到現在已經40年,這次針對內容作者重新依據現況再加以修正,我覺得這本書已經媲美漫步華爾街成為投資必讀經典了。

回顧這40年來臺灣的存款利率已從高息到幾近零息(中華郵政公司109324日宣布,自325日起調整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由1.06%降至0.81%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由1.095%降至0.845%100萬存在郵局2年的利息僅剩下8450,還不加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帶來的影響),但這本書中所提供的投資和理財原則,卻仍然適用於今天看似複雜的金融環境。

先來談談這本書名,不知你是否心裡是否也有"...投資哪有一本書就搞定的道理,作者說這是唯一需要的一本,也未免也太小看投資了吧!

如果你也這種感覺,那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看,因為書中理財的觀念不論經過多少年道理都是一樣,只是現在投資商品五花八門,會讓大家覺得理財好像要很難,必須懂很多才能抓住市場,但反觀3月來到現在你有抓到市場嗎?
如果你已經看過很多理財書籍,但這波疫情市場起伏時你依然跟以往一樣恐懼困惑甚至急於殺出的話,那何不試著回到原點,重新掌握投資的基本原則呢?

書中將投資的工具簡單分為債權及股權兩種,作者認為雖然長期看來投資股權肯定比做其他安全的投資賺更多,可惜人們往往只在市場上漲時才會相信,在市場下跌時就不信,因此不斷強調投資的”基本道理就是基本道理”,過了多久道理還是很簡單,尤其市場持續陷入低迷時更要相信這個基本道理,他會防止你追高殺低。

書中一開始從計畫如何管你錢財,且不要假手任何人開始教你評估自我需求後再入手投資,作者認為立下目標是達到財富自由的首要步驟,漫無目的的前進將會使我們失去方向。

但是要計算自己究竟要多少錢能過一年能得出很多數字,其實很難。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已經過的不能再省,但為何有人一年花35萬可以過日子而你一年需要花120萬才能生活,這之間應該有哪裡不同,沒有透過計畫及記錄逐筆寫下來,你無法檢討自己的生活花費到底流出在哪裡,關鍵其實在於是否願意有所犧牲,雖然存錢很難,但有計劃有目標就沒那麼難,一旦立下目標,平時看起來沒有意義的犧牲就變得有意義了。正確的養生之道在於養成習慣,正確的存錢方式在於自己能從生活中養成,而非雇用財務顧問幫你理財,作者透過簡單明瞭的方式讓讀者一目了然的知道所有商品廣告後的迷思,說穿了整本書中整理與羅列的投資和理財原則都是恆久不變的,但可惜人往往都覺得投資理財應該要很難,如果太簡單太樸實好像顯得自己很不專業一樣,這讓我想起記得日前在閱讀FIRE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這本書時作者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理財顧問若沒有穿著時髦的西裝、開名車、穿戴名牌來拜訪客戶,顯然無法取得客戶的信賴,這是盲點,但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於理財專員的刻板印象。

自己的錢要自己掌控,因為沒有人比你更關心你的財務了,畢竟財務顧問關心的多半是自己的錢財而不是你的,那些口口聲聲說要幫你創造最佳利益的人其實更在乎自己的利益,銷售跟規劃給你的會是帶給他最利潤的產品。

整本書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可以快速的了解每一種商品的優缺點的入門指南,另外用直白的解釋方式解釋利率的升降對於這些投資工具影響(譬如長期通膨風險及利率升降是難以預測,因此購買長期債券對資產的保值並沒有甚麼助益,畢竟長期債券要經歷的利率風險太高了),我認為剛好可以讓大家思考近期降息對自己理財規劃的影響。


如果你也是投資保守者又是膽小者,作者認為:為應該從下列方式著手:
1、先存一筆錢,否則再漂亮的利率也無法享受收益,現在開始儲蓄都會優於只說不做的投資計劃。
2、了解真正風險很重要,最大的財務風險不在於投資偶有的損失,而是沒有累積夠多的錢來應付開支,意外總是來的緊急,存更多錢是降低這種風險的好方法,尤其退休要光靠儲蓄還不夠。
3、投資的路上數量、耐心、風險這三件事將會決定你能得到甚麼。
4、將理財視為一種習慣,一種心態,必須從生活中開始實踐,一分一毫慢慢的累積,繼而透過各種投資組合和理財策略,以錢滾錢的方式,最終達到更多的收益和被動收入,讓自己可以在退休時過著舒適而不用為錢煩惱的愜意生活。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閱讀筆記-避開價值陷阱,只買好公司@只用合理價格買進值得收藏的好公司


閱讀筆記-避開價值陷阱,只買好公司@只用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


作者田測產,是一位華裔物理學博士,第一眼看到書名,覺得是個跟財經領域不相關的人,但一看簡介才知道原來他是價值投資網站 GuruFocus.com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作者根據自身投資經驗(自認很懂光纖類股卻慘賠收場),把所學加以整理應用,並透過上述網站提供投資人取得相關投資指標。
🔺向投資大師學習
書中第一章以大師為開頭,將投資大師如巴菲特、彼得林區、唐納.亞克曼、葛拉漢、馬克斯等人的投資經隨一一道出,呼應其書名如同《像投資大師一樣思考》,以大師為出發點探討何謂好公司,該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是否稱得上好公司?

🔺好公司應該要有下列條件
以下是作者認為稱得上好公司的基本要件:
1、至少要經歷一次景氣循環,因為在這樣的循環 中會淘汰很多歷史較短的公司,投資人應該避開這些未能自我證明的新公司。
2、 公司不管景氣榮枯,都能持續以亮眼及穩定的利潤獲利。
3、這家企業是否資產少,且資本報酬率高。
4、這家公司的盈餘及營收是否持續成長。
最後一點是這家企業有甚麼特質,足以讓他往後繼續成長?

如果一家公司繼續生產類似的產品就有機會不斷改善效率,獲得經驗,也有時間建立品牌跟產品知名度,一段時間後這家公司能建立別人很難入侵的經濟護城河,維持高報酬率。

有些商品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消費者採購時間很短,消費者習慣於某個品牌而且常需要它,而採購習慣就讓某些好公司有定價能力

另外作者認為企業特質也是一項考慮的重點
因為企業特質使企業本身就擁有穩固護城河,且較不易受管理階層決策影響,畢竟需要最優秀經理人的經營企業往往無法存在太久,因為巴菲特說他遲早會遇到一個笨蛋來經營

🔺投資應該避開哪些類型的公司
1、資產股:除非所擁有的資產流動性高,清算時間短或者企業也本身亮眼,能夠產生足夠現金流。
2、起死回生股:名聲顯赫的管理階層去管理基本面不良的企業都幾無例外只有企業不良名聲維持不變。
3、景氣循環股:要確認是否屬於景氣循環產業的方式是觀察它10年內營收及利潤的起伏,許多景氣循環股無法度過景氣衰退而破產。
4、銀行股:巴菲特在買入富國銀行前是不買銀行股的,因為當資產室股東權益的20倍時只要有一小部分資金出錯都可能損害股東的權益。
而大部分的管理階層主管都有盲目模仿同行的行為,在放款業務上許多銀行業會熱情到忽略了低利率時代對於企業的風險管控。

(其實這幾年銀行業在借貸放款上真的是十分積極,從每天接不完的信貸電話可以察覺,二寶媽會有時會思考銀行為了放款業績是否忽略了在哪天經濟衰退市場崩跌時,這些貸款人的經濟能力是否能如期繳納貸款?銀行推銷員在衝卡量跟衝放款業績時是否考慮到這些風險?)

時間回到2008金融海嘯,美國花旗銀行也捲入次貸風暴中,最後靠政府挽救才在風暴中倖存下來,顯然在狂熱時期連世界級大銀行都會忘了風險。

5、以破壞性突破科技搶市的公司:近年很多新創產業以破壞性的方式突破我們生活侷限,產品以新穎方式搶占市場,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熱門產品,但熱門度來的快降得也快,投資人應該避免減少套牢在狂熱中,如果要買這些公的股票務必能保障持續成長,公司獲利。

🔺緩慢成長股與實力股才是該尋找的好公司
我們究竟該從哪裡尋找好公司,好公司不會以爆炸性直線成長方式獲利,但穩定且緩慢成長是它的優勢。

1、緩慢成長股:通常具有獲利率及持續的資產報酬率,但成長率則不然,但如果能以較低的估值買進投資報酬也會令人滿意。
2、實力股:實力股必須符合長期且持續獲利,報酬率高,資本報酬(ROIC)高,股東報酬率(ROE)高,且成長率高於平均值。
3、醫療照顧以及必需性消費品股,相對起來對於景氣週期較不敏感,而且即使價格上漲,消費者還是需要購買,因此給了相關公司定價的能力。簡單來說消費者購買週期短、產品簡單、有很長的生命週期產業長期抱牢就能獲得犒賞。

然而零售業是否也是民生必需股呢?作者認為投資人應該要提防零售業,雖然零售業屬於必需性消費產業,但巴菲特在1995年致股東的信中,提到零售業時寫道:
"零售業是很難經營的產業,部分原因在於零售業必須天天保持精明狀態,競爭對手總是在模仿你超越你,另一方是是消費者對於零售業沒有所謂的忠心,他們會以最吸引人的價格去嘗試不同的零售商。"

🔺合理條件加上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
綜合上述是買進好公司的一些條件,但買進好公司不保證會有好結果,作者認為還需以合理價格買進才算的上是成功的投資,並且在書中列出以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的檢核單應該包含下列要素:
投資人是否了解這家公司?保護這家公司的經濟護城河是甚麼?在未來是否還能持續銷售同樣的產品?這是個快速變動的產業嗎?是否有多樣的顧客基礎?這家公司是景氣循環股嗎?過去十年不管景氣好壞是否持續獲利?內部人士是否持有相當多股份?與歷史的範圍相比,目前估值顯得如何?前幾次經濟衰退這家公司表現如何?
總結來說,檢核一家公司必須從企業特質,績效,財務實力,管理層及估值等領域著手。

但問題來了,好公司很少賣的便宜阿,尤其是在市場情況平穩時大多數人都能認清它的價值,不過也因為市場上有許多玩家(賣方、買方、空方、長線投資人、當沖交易人、經理人、炒手)他們的手法不同但都是為了賺錢,會使一家價值幾乎沒變動的公司股價在短時間內波動超過50%,這給準備好的人機會。

🔺除了好公司需檢核,投資人也須心理檢核
除了挑好公司外,作者更提出了重要的投資心理問題,那就是投資人對自己的研究感覺如何?是否有信心,買進後股價若突然下跌50%跌幅,我們會決定如何?
當信心水準不同時,同樣是50%的跌幅觸發的行動將不同,如果我們都能通過自己的檢核表並且對這家公司有信心,下跌時會是加碼的好機會,但如果對於判斷缺乏信心,那將導致投資人認賠殺出。

"這些考驗一定會發生,而且會在你買進後就發生"
譬如經濟動盪時,大盤恐慌且市場崩跌,投資人發生很大虧損認為市場會一直跌下去,因此棄子投降,不管品質好壞一律賣出,連最優秀的公司也無一倖免,在過去曾發生過幾次20012008每次都持續一段時間,投資人有許多機會以優異價格買進好公司,準備好的人就在等這個機會。
蒙格說:機會遇見準備好的心務必緊抓不放

我們如何知道機會來了該把握,首先必須了解你想買的企業本質及你想支付的價格,這樣才有足夠的信念去行動,如何清楚了解自己,這建立在獨立思考上,而獨立思考必須建立在知識與辛勤工作上,因此在機會來臨前若你已經做了扎實的研究也建立起股票觀察名單,也了解紀律及如何執行,自己應該支付甚麼價格,那麼機會遲早會來的。

皮得林區建議,投資人應該為他們研究及買進的每個標的作註解,隨時間推移,看看原始的條件是否仍存在。

可惜有時候經驗豐富的價值投資人也會被便宜的價格吸引到遮蔽雙眼,沒有去注意企業價值的盛期遠景,便宜的價格可能是價值陷阱。

記住不要在市場充滿激情及樂觀情緒時買進,在市場恐慌時賣出,不要碰股票選擇權及期權或融資買進,只與好公司為伍,時間終究會站在你這邊。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FIRE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大破你對退休的思考方式

閱讀筆記-FIRE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大破你對退休的思考方式




這幾年閱讀了很多關於財務自由的書(包含之前分享的Winnie散漫遊-跟著我們一起30歲就退休享受世界的美好、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財務自由的人生等等)。
其實這些作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一開始都不是對理財有基礎概念的人,然而都是在職業及生涯出現重大轉折,譬如被迫離職,轉換工作,甚至歷經裁員或事業從巔峰跌入谷底時對於人生財務規劃有不同的省思。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們不用經歷過他們的人生就可以透過最便宜的管道-閱讀來獲取他們的寶貴經驗,因此利用廣泛閱讀來投資自己一直是投資的路上最值回票價的事。

 所有推廣FIRE的作者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提倡延後想樂,願意在年輕時用力存下收入,只為了買下自己以後的時間。

這就是存錢的威力,而且越年輕執行,越早行動,就越早達成。

很多人認為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不工作了,整天有花不完的錢,如果你是抱持這樣的傳統觀念,那這本書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因為基本上作者到現在還在工作,作者認為所謂的財務自由應該是:只要能不為生活而工作,就算財務自由了!

在國外,「FIRE」的概念已經風行好幾年,而國內對於退休及理財的觀念大概是這幾年才開始興盛的(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書店暢銷書第一排很多是心理或散文小說,理財書籍其實不多,二寶媽人生最有印象且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最久的理財書就是窮爸爸、富爸爸,但這幾年書店的理財書籍真的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很慶幸這些「FIRE」的觀念在這幾年逐漸風行,就我們這年紀來說其實是相見恨晚,但年輕人如果能及早接觸瞭解其中原則,相信在人生規劃及理財的路可以走的更快一點。

一般的對於工作的看法是:付出勞力=收入
FIRE的想法是: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 = Freedom

這本書大概分為下列章節作陳述

一、弄清楚自己需要多少錢退休
最簡單的就是用4%(提取率)法則去計算,以每年花費的25倍做為退休所需計算自己就經需要多少才能退休,這個數字因人而異,有些人每年只需要30萬就可以生活,有些需要更多,但作者認為因為未來還是有許多不確定,如果可以應該提升降低提取率到2-3%,並提高每年花費倍數到30倍這樣才會比較保險。

二、努力存下現在的每一分收入,買下自己未來的時間

其實很多人被傳統退休制度箝制了思想,認為一定要工作到60歲才能退休,那是因為提撥率,我們被傳統退休金制度教育成每年固定提撥6%的薪資所得到帳戶,未來一定可以提早退休,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很年輕你甚至不用做到50歲就可退休了,只要你在年輕時努力提撥自己收入所得的40-70%到投資帳戶投資帳戶裡,運用投資收益來滿足生活支出所需。

因此趁年輕能增加提撥率到退休金帳戶就應該持續去做,因為複利會讓你的帳戶成長的比6%提撥率更快。


三、降低投資所需的手續費,越低越好

投資的行政費用會大大影響投資的成長速度,會影響你需要多少年才能到達到財務自由的速度,千萬別小看1%的手續費,因為複利是兩面刃,你的手續費也會以複利來跟你收取。
作者提出許多投資管道或者投資工具基本上都會收費,畢竟連買個股票也會被收交易手續費阿,但很多投資公司常常是多重的費用,當你每年投資的手續費是0.5%1%看似不多,但隨著時間也會聚沙成大,每一筆0.1%的費用也會年復一年產生負面的複利,你越年輕費用的影響也就越高,因此選擇手續費便宜的標的是投資不可忽略的關鍵。(ETF就是個很好的選擇,尤其要以低內扣手續費的為主)

四、與其花費寶貴時間研究個股,不如擁有全球市場報酬

再來是購買什麼股票的問題,作者認為就算你很會挑股票,但情況依舊對你不利,你無法及時掌握經濟局勢、突發性事件、公司發展,而且作者認為花了一堆時間研究個股,想要得到高於股市的成長,但其實這些時間跟精神是不值得的,被動擁有整體市場15年來的報酬,就能打敗90%的主動投資人,你的投資標的是整體股市的時候就可能獲得與整體市場相同的長期收益。

總結投資的策略必須建立在五個核心的概念上

最小化風險
最小化的花費
最小的投資基本稅額
最大化報酬 
最小提領時支付的稅額

再次提醒
FIRE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意指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核心概念是運用投資收益來滿足生活支出所需,且資金是源源不絕的。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我的粉絲團按個讚給我支持喔!
二寶媽複利實踐-投資、生活、旅行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財務自由的人生@談職場更談理財觀念的好書


閱讀筆記-財務自由的人生@談職場更談理財觀念的好書

作者楊應超

如果有在觀看文茜世界周報的觀眾
可能比較習慣這名字以某某公司分析師出現

他在退休後出了這本書
書的推薦序不找財經知名作家互相幫忙寫序

反而找來了鴻海的郭董及前行政院院長陳沖
算是重量級推薦人

這本書在去(108)12月出版,距離這次因武漢肺炎所引起的全球性股災不遠。


作者在書中即指出
股票市場自2009年至今已經歷了10年的牛市
通常一個牛市的循環是6-7年,不會到這麼久
前幾年是因為經濟好美國升息...

但近幾年國際中出現很多衰退跡象
包含美債殖利率倒鉤、英國脫歐問題、中美貿易戰,當然其中這之中有很多是人為因素。

因此作者認為要抓準市場進出點頻率是很難抓的。
資產配置最重要

那有人或許會問到,可是美股前幾個月還在漲阿?
針對這部分作者指出可能有下列因素:

1. 股市是往前看的(期待前景更好)
2. 利率低(這部分人為創造出來的),利率低錢沒地方跑,只能跑股市
3. 減稅,就像川普宣布減稅,一家企業PE(本益比)會因為減稅導致EPS上升,感覺起來就好像是獲利提升了。

在這本書中除了談職場談工作、也談資產配置,另外作者在投行特殊的工作經歷,也分享了許多有別於一般人對分析師這個工作的看法

對台股未來發展的看法

作者號稱最懂鴻海的分析師,但卻對科技業悲觀態度很久了,他認為雖然鴻海體質夠好,但他認為必須有一定科技上突破的單才會導致股價上漲,相對的操作可以用區間來操作,如果均價是80,那麼90就可以賣了,70可以撿回來。

為何對於臺灣產業發展憂心,作者認為台灣這幾年的榮景是因為代工,但代工是因為大陸當時還沒開始做代工,因此剛開始會很好,但隨者人民幣升值,代工成本提高,紅色供應鏈出現,台灣能做的現在大陸都能做了。

目前除了台積電,大陸還做不出來外,其他幾乎都可以讓大陸代工,組裝就更不用說了。

而反觀現在世界成長最快的產業AI、雲端、無人駕駛、機器人、軟體、電動車,臺灣幾乎都沒有,臺灣只有代工硬體,因此他認為基本上臺灣科技業賺的都算辛苦錢。

也許還有人說中美貿易戰讓世界轉單到臺灣,代工從大陸回到台灣了,企業會有更多機會,但作者指出,以台積電來說並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戰,產生轉單效應,因為台積電本來就是賺國際單的,加上競爭對手(三星等)近幾年弱了,相對的產量就比較好,但投資人其實可以發現,台積電近幾年因為公司太大了,成長趨緩了,這從台積電這幾年廣發高股息可以看出來,其實發高股息並不是件好事,很多時候是因為股價沒有其他成長性了,只能藉由發股息來支撐,像微軟在大成長的時候就是不發股息的。

分析師認為投資究竟該挑個股還是ETF?

作者本身做為外資投行分析師,專長就是研究個股並推薦給客戶,但他卻不建議普羅大眾買個股,原因是掌握個股太難了,未知數也多。

而且選股有個很大的謎思,人很容易把運氣當作實力,有時候是市頭好不是你有實力。

有時叫猴子選股跟人選的勝率搞不好還差不多,畢竟要預測營收、市場、掌握各種外在突發環境的因素,實在太難,連分析師都掌握不到80%了,更何況散戶,因此建議一般投資人買ETF大盤,連他自己都買入大盤。

理專跟分析師說的該相信嗎?

因為作者之前的工作是在外資投行,很多客戶都是基金經理人,投行分析師負責跟經理人推薦標的,因此他很清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效率其實不如大盤,而一般來說投行分析師報告是投行寫給客戶(外資)的,當散戶看到的新聞其實都已是舊聞了(分析師再給記者的,記者撰寫後再發行已經很久的事了)

書中比喻基金經理人因為掌握的不是自己的錢,很多分析搞不好還是工讀生寫的,有時為了交差或者不要跟別人不同,挑的股票都會以市場熱門標的為主。

散戶並沒為資訊付錢,虧錢為何要怪分析師?

另外針對分析師的報告,作者在書中特別澄清,很多讀者看到新聞就買進標的,然後下跌就罵分析師,這其實是錯誤的分析師的報告本來就不是給散戶看的(10元或免費看到的資訊虧錢時罵分析師這是錯誤的,畢竟散戶並沒付錢給分析師買報告)

外資買進、賣出的目的跟你一樣嗎?

作者指出看財經節目要看是甚麼主持人主持的,看報紙投資專欄要看哪個記者寫的,針對散戶常常看新聞外資喊買進就買進的問題,作者認為投資不能光看別人給的目標價跟報紙的標題,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可能已經是舊聞,另外還要看買進跟賣出的目的是甚麼?

你買進的目的可能是因為公司好,但外資買進的目的可能只是賺錢,因此好公司也可以賣出,只因為股價太高,壞公司也可以買進因為股價夠低,所以外資買進賣出並不管公司好壞,它們目的是賺錢,所以好公司被外資賣出,反而不該是你賣出的原因。

針對網傳許多標地見報後就是外資偷偷在出貨的狀況,楊應超說其實不然,這是外行人的看法,他建議新聞要看是哪個分析師寫的,新出來的分析師會用比較聳動的標題來壓標的,押對了就一炮而紅,資深分析師並不需要靠標題來創造閱讀率,這需要經驗,看久了就知道如何分辨文章真實性。

另外作者指出在外資投行裡非常重視法律問題,依據其以往工作經驗,研究部跟銷售部是分開的,互相串通是犯法的,有時候研究部分析師的報告建議客戶買進並給予目標價,但到了銷售部可能在這時賣出,但大家不知道銷售部很多時候是因為接受客戶的委託賣出的,而不是因為標的有問題。


給小資族的投資建議
1、錢不要放銀行定存,因為每年通膨跟利率已不足讓你保留本金價值。

2、在投資組合內放入債券的組合,但不要買太長期,應該以短、中期為主,因為利率降低對於債券是不利的。

3、不要購買銀行發行的債券或者結構性債券,畢竟銀行銷售是站在銀行可以收到最多手續費為主的標的為優先,絕不是以你的收益為優先。

4、股市要看長線,假設你是30歲那就用30(年紀)買債券,並以投資型債券為主(至少BBB以上,太好的債券利率不好,大概買A~BBB等就好)70%買股票,因為年紀輕時間夠長可以等,股票是為了賺錢,債券是為了保本,因此年紀越大股票配置就要越少。

5、最後作者建議要購買指數型債券或基金,並且建議買美國指數,如標普500QQQ等,因為臺灣的指數基本上是不太成長的,另外市場也太小(就算是0050也太小),相較起來美股會比較穩定一點。

6、職場觀念:作者以跑車做為比喻,不管車子多漂亮,要有油才跑得動,因此建議年輕人應該把基礎跟做事的習慣打好了,以後做甚麼事都會有成果,但最重要的是要去行動

行動了,就算犯錯也會學到東西

運用在投資上我們可以歸納為:

*建立良好的投資的習慣
*紀律的去執行(行動)
*投資易發生的錯誤就會從不斷的行動中逐步修正進而累積成你的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