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從簡單案例建構財商基礎知識



這本書號稱文理系看得懂、商學系終於通,透過24堂財務基礎章節,每個章節用簡單易懂的比喻告訴讀者日常生活都要懂的財務思維。

 
作者郝旭烈(郝哥),一開始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後來轉任財務經理,接著再到力晶半導體、淡馬錫擔任財務主管職。從工程師跨足到財務;從半導體產業跨足金融業、創投業,將一家公司財報拆解成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讓讀者從簡單幾個面向快速評估一家公司的好壞。
 
在閱讀這本書時並沒有太大的障礙,可以很愉悅又快速的理解書中的案例,可能因為自己剛學財報時是從很艱澀的財報教科書讀起,現在看這類書籍反而容易上手,但我反而推薦完全沒有財報閱讀基礎的讀者從這類書籍看起,可以先對財務分析有初步概念,建立起分析一家公司良莠最基礎的思維後,再有興趣才去細看每家公司的財報內容,否則一開始會被財報嚇死。
 
而財報類教科書有個好處是講解得非常詳細,但也比較難理解,畢竟若不是財商本科,對於一些專有名詞會很陌生,當書中一堆營益率、周轉率、毛利率、備供出售等名詞不斷冒出來時,三張表對照著看很容易暈頭,然後就放棄了。


 
因為財報太難懶得看,只好說服自己:”這家公司那麼大,應該不會出事吧那麼多人都買進了,我應該不會那麼衰踩到地雷吧達人也買了跟著他應該不會出錯


 
奇怪的是人們平日購物都會多比較,看價錢、看材質、看產地、看CP值,審慎確定後才入手,但在買入公司股票時卻又讓自己不明不白的買進?這不是很矛盾嗎?

 
這本書從衡量財務價值三個重點出發,串聯每個小案例跟讀者解說才報顯現數字的重要性,整本書強調一家好公司的判斷重點在於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跟盈餘,這一點跟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投資價值觀不謀而合,對彼得林區而言,投資股票不看大盤,不研究技術分析,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基本面,「盈餘」和「資產」是最重要。


 
除了強調盈餘跟現金外,作者提到稅率對於公司跟個人的財務累積,也是重大的影響因素,書中解說個人戶和公司戶所得稅率的差別很值得讀者思考,一般人的綜合所得稅額是以(總收入*稅率)下去換算,而公司戶則是以(總收入-費用*稅率)下去計算,這一來一往,年收入一樣多的公司戶跟個體戶,兩人所需繳的稅卻天差地遠,也難怪很多個人工作室跟SOHO族要成立公司了,這種合法節稅的方式對於個人財務的累積有很大的影響,但卻也是一般老百姓最容易忽略的。


 
全書不僅幫助讀者對於財務報表數字更加清楚定義外,也幫助我們用公司經營的角度思考生活周遭的財務運作,扭轉我們的理財思維,包含借貸是否一定不好?薄利多銷更能作為跟孩子交流分享的好工具,重點是簡單易懂,十分推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049


沒有留言: